让纪念成为艺术:长春九龙源陵园的文化升级与空间重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集团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



陵园规划_陵园规划设计_上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墓园投资建设、 墓园规划设计、墓园经营管理、艺术雕塑和石雕文物修复等专业性集团公司

400-820-2862
专题资讯
您的位置: 主页>关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专题资讯>>

让纪念成为艺术:长春九龙源陵园的文化升级与空间重构

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25
       长春市九龙源社会公墓的改造规划,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的深刻对话。这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革命烈士纪念陵园,正经历着一场从单纯纪念功能向文化体验空间的转型。规划者试图通过植入九龙文化和长白山地域文化,将这片土地重新打造为兼具纪念意义与商业价值的现代陵园。这一尝试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对生死空间的文化想象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改造前


改造后

 
        九龙源改造规划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系统性征用。九龙柱、九龙壁、九龙阁等元素的密集排布,人参河、银河桥、鹊桥等意象的精心设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这些元素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暗合了中国传统"风水"观念中对理想安息地的想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文本特意强调"九龙源的水是由东流向西的,这是皇家陵园特有的风水宝地",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将现代公墓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宇宙观进行象征性对接,为商业化的墓园产品披上了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


墓园实景图
 
       在功能布局上,规划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导向。将墓区细分为"个性艺术墓区"、"中高档商品艺术墓区"和"小型商品艺术墓区",反映了当代消费文化已经渗透到传统上被视为神圣的领域。这种区分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身份象征"体系——即使在逝后的世界,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购买不同档次的"产品"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艺术性"墓型的强调,将墓碑从简单的纪念标志转变为可供欣赏的艺术品,这种审美化倾向使得死亡记忆也被纳入了消费美学的范畴。


 
        九龙源规划中最富创见的或许是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融入。通过打造人参河等特色景观,规划者试图建立陵园与地方文化记忆的联结。这种做法超越了单纯商业计算的层面,触及了现代人寻找地方认同的心理需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人们对"根"的渴望反而愈发强烈,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陵园设计,实际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文化归属感的象征性补偿。这种设计思路暗示着,现代陵园不仅是安置遗体的场所,更成了保存地方文化记忆的载体。
 

 
       从烈士陵园到文化陵园的转型,九龙源规划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对待死亡空间的态度变迁。传统革命话语下的烈士纪念功能并未消失,而是与商业逻辑、文化消费、地方认同等多元价值达成了新的平衡。这种转型既有其合理性——它回应了现代人对陵园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更高要求;也面临挑战——如何在商业化开发中保持对逝者的基本尊重,如何避免文化符号的过度消费。理想的陵园规划应当既是记忆的圣殿,也是生命的课堂,在神圣与世俗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九龙源的实践,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